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恢復室的進出 disposition of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recovery room)

恢復室的進出    disposition of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recovery room)   l    Admission 除了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之外,只要被麻醉的病人都需要到恢復室,包含全身麻醉 (GA 、 IVGA) 、半身麻醉 (SA) 。 l    監控 Vital sign 就包含心跳、血壓、血氧、心電圖,如果病人有動脈導管,則可用其監測相關數值。 l    Discharge n    全身麻醉 若病人 PAR scroe( 以下表格 ) 達到 9-10 分可以離開恢復室, 9 分只能是少循環的那一分,若是其他項目依然繼續觀察或處置。 項目 分數 內容 活動 activity 2 可以根據指令自由移動四肢 1 可以根據指令自由移動其中兩肢 0 無法移動 呼吸 respiration 2 可以吸個夠深且自由咳嗽 1 呼吸困難或呼吸緩慢 0 呼吸暫停 循環 circulation 2 血壓在術前血壓± 20% 內 1 血壓在術前血壓± 20-50% 內 0 血壓在術前血壓超過± 50% 意識 consciousness 2 完全清醒 1 可以被喚醒 0 沒有反應 血氧 oxygen 2 SpO 2 ≥ 94% 1 94% > SpO 2 ≥ 90% 0

動脈導管置放 arterial line placement

動脈導管置放    arterial line placement   l    備物 n    20 號針、酒精棉片、手套、 tagaderm 、貼紙 l    步驟 n    Allen’s test 測試 radial artery 及 ulnar artery 是否正常 n    擺位使手腕 overextension ,在手腕下方擺東西對此有幫助 n    找出血管位置 n    打開針的包裝至於旁邊 n    酒精棉片消毒皮膚表面及左手 n    左手再次確認血管博動 n    右手用拿筆的姿勢握住針, 30-45 度朝向身體近端入針,第一次下針的地方接近遠端較佳,這樣失敗時才能在近端繼續嘗試 n    回血時,將針降到 15 度 n    可以再向前推 1 mm ,因為回血的時候可能是針尖剛進入血管 n    用左手推軟管到底,理論上會十分順暢 n    左手壓住該動脈近端並拔出硬針,拔出硬針後血就不會從軟管流出 n    接上監控器械 n    注意三件事情 : 第一,紅圈內必須預留 2 mm 的軟管,在手從 overextension 恢復姿勢後才不會壓住皮膚 ; 第二,藍色箭頭處必須朝上,不能壓到皮膚以避免傷害 ; 第三,軟管必須朝向手臂中心 ( 也就是如果在 radial artery 就朝內放,如果在 ulnar artery 就朝外放 ) n    貼上 tegaderm 及貼紙固定

咳血之檢查及處置survey and management of hemoptysis

  咳血之檢查及處置    survey and management of hemoptysis l    病因 呼吸道 支氣管炎 支氣管擴張 癌症 肺血管廔管 異物 支氣管結石 肺實質 肺膿瘍 肺結核 細菌感染 鉤端螺旋體病 Leptospirosis 寄生蟲 ( 例如 Paragonimus westermani, Strongyloides) 病毒感染 Goodpasture disease Behçet disease 血管炎 紅斑性狼瘡 (SLE) 子宮內膜異位症   心血管疾病 心臟衰竭 二尖瓣狹窄 肺栓塞 Pulmonary artery pseudoaneurysm 肺部動靜脈畸型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Pulmonary and 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s 肺靜脈閉塞病 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     出血問題或創傷 服用抗凝血劑 泛發性血管內血液凝固症 (DIC) 血小板功能障礙 血小板低下 Von Willebrand disease   挫傷或穿刺傷 呼吸道支架 氣管氣球擴張術 切片 氣管插管侵

皮膚病灶的形容 description of skin lesions

皮膚病灶的形容 description of skin lesions   圖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Main_Page l    原發性皮膚病灶 的形容 n    平的 u   Macule 斑: < 1 公分之平坦病灶 u   Patch 斑塊: >1 公分之平坦病灶 n    突起的 u   Papule 丘疹: < 1 公分之突起病灶,可以摸得出來微微突起 u   Plaque 丘斑: >1 公分之平坦突起病灶,如高原一般 n    實質腫塊 u   Nodule 結節: < 1 公分之實質腫塊 u   Tumor 腫瘤: >1 公分之實質腫塊 n    水疱 u   Vesicle : < 1 公分之水疱 u   Bulla (/ˈbʊlə/, 複數 bullae) : >1 公分之水疱 n    Wheal 膨疹 : 浮腫性之突起,例如蕁麻疹   l    次發性皮膚病灶的形容 n    Scale 脫屑:由增厚角質層的脫落形成 n    Pustule 膿疱:內含有膿的水疱 n    Erosion 糜爛:深度僅達基底層的表皮缺損,無出血且不留疤痕 n    Ulcer 潰瘍:深度達真皮的缺損,癒合後多留下疤痕 n    Fissure 裂:皮膚現狀裂隙 n    Crust 結痂:乾燥的組織液、血、膿覆蓋在糜爛 (erosion) 或潰瘍 (ulcer) 的皮膚表面 n    Scar 疤痕:潰瘍痊癒後的纖維組織,並且由新生表皮覆蓋 n    Atrophy 萎縮:/ˈætrəfi/,皮膚較正常還薄的情況 n    Lichenification 苔癬化:/laɪˌkɛn ə fɪˈkeɪ ʃən/,因抓及慢性浸潤造成皮膚紋理較正常明顯的狀態   l    皮膚病灶形容的構成 數量、症狀、形狀、大小、顏色、質地、原發病灶、次發病灶、位置、時間 項目 內容 數量 One, several, multiple 症狀